最容易让孩子感到幸福的3件事!
发布时间: 2024-05-08      访问次数: 121


 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,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名言: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,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”相信,每个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触都很深。每个人在童年时期的成长经历,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成年后的生活,有着无法避免的影响。

 每个人心里都有着自己对幸福的定义,比如幸福就是一个阳光温热的午后,一杯咖啡、一本书,享受宁静的片刻安宁或者幸福就是劳累了一天回到家中,孩子给的一个温暖的拥抱。那么,孩子的幸福是什么呢?孩子的幸福很简单,它就藏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里。

下面这3件事情最容易让孩子感受到幸福,你都做到了吗?

一、给孩子读书、讲故事

非常怀念小时候拿着收音机,听广播的美好时光。从小喇叭中总能听到很多故事、说书的历史典故,即便一个人也能听得津津有味。工作之后,非常喜欢触摸文字的感觉,翻开书本,淡淡的墨香之气,令内心瞬间踏实安宁了许多。

读书,是一件幸福而高雅的事情。而陪伴孩子读书,也会让孩子感受到幸福。不知道从何时起,我家的果宝喜欢上了睡前看书,享受一边泡脚一边看书的过程,泡完脚、洗刷完了之后,还要再拿3本书让爸爸读。这样的习惯坚持了1年多,即使回了老家,忘记拿书了,也非要让爸爸找三本书给她读。

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,超过70%的家庭,亲子共读的主力都是妈妈。如果孩子睡前的半个小时,能听到爸爸讲故事,幸福感会非常足。这一点,从果宝爷俩不时从屋里传出来的爽朗笑声就能感觉到。男人讲故事和女人讲故事是非常不一样的。通常来说,妈妈读书、讲故事,会根据绘本里的情节讲的具体而详细;而爸爸读书、讲故事,则会更加幽默、夸张,甚至夹杂了许多搞怪元素,天马星空的想象,什么样的情节都可能出现。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爸爸,是孩子童年最幸福的事儿。

二、陪孩子玩游戏

没有什么事情,比玩游戏令孩子更快乐。如果有,那就再来玩一次。可能很多家长会说,陪孩子玩游戏简单,刚开始的时候信心十足,陪着陪着,就会觉得好无聊而无法继续。或者干脆一边陪着孩子,一边玩着手机。作为父母,不仅要支持孩子玩游戏,也要意识到,陪孩子一起玩非常重要。

教育,来源于生活,也实践于生活。陪伴孩子,要和孩子一起以开放的心态去探索,这些日常相处的瞬间,就是孩子成长的最佳机会。心理学家劳伦斯在《游戏力》著作中主张,父母要学会“玩”,因为游戏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唯一交流方式。

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,家长尽量选择那些能培养孩子观察力、专注力、手眼协调能力的互动游戏。比如训练孩子听力及自控力的“木头人”小游戏:这个游戏满足了孩子运动和模仿的需要,孩子在走一走、跑一跑、跳一跳的游戏中,要学会遵守指令,也就是控制自己的行为。木头人的游戏玩法众多,可以是喊口号“123木头人”;也可以是“我们都是木头人,不许说话不许动!”,也可根据音乐节奏来进行。这个游戏既可以锻炼孩子的肢体的表现力和控制能力,又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,增加孩子的自控力。

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我们可以陪孩子玩的游戏就更多了,比如捉迷藏、堆积木、拼图、在户外运动等等。有一个能耐心陪伴自己玩耍的父母,是孩子的幸运。

三、给孩子生活的仪式感

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,大多藏匿于默默付出之中,而不会流露出来。自然而然,孩子也不太会表达对父母的爱。

生活需要仪式感,尽管仪式感看起来非常的表面,但却能带给我们非常大的幸福感。比如每次出门或回家的一次拥抱,每年拍一次全家福,节假日或纪念日收到对方准备的惊喜礼物…这种“仪式感”将家中所有的成员紧紧地连在一起,彼此接纳、彼此认可,并从中获得力量。对于孩子而言,仪式感不仅仅是一份期待,还有着丰富的内涵,孩子可以学习到更多知识,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。尤其像过年这样,贴春联、贴窗花、包饺子……这样的传统习俗,可谓是满满的仪式感。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,仪式感是不可或缺的,它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不同瞬间的小确幸。生活在仪式感较足的家庭里,孩子也会深受影响。看到父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平凡的日子,孩子会学着更加认真的对待生活。

最容易让孩子感觉到幸福的3件事,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做到。